GYT 220.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 第6部分:条件接收
ID: |
76BDED8D51F34242AAF2FFD2683BADA7 |
文件大小(MB): |
1.24 |
页数: |
114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13-7-3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GY/T 220.6—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移动多媒体广播,第6 部分:条件接收,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 Part 6: Conditional Access,2008-05-13 发布 2008-05-22 实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发布,GY/T 220.6—2008,I,目 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缩略语和约定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4,3.3 约定 6,4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概述 7,5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总体要求.. 7,5.1 条件接收前端子系统. 8,5.2 加扰模块.. 8,5.3 节目信息管理模块 8,5.4 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接口.. 9,5.5 条件接收系统监管接口.. 9,5.6 条件接收终端子系统. 9,6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分层模型.. 9,6.1 四层密钥模型. 9,6.2 密钥安全管理 10,6.3 授权控制信息和授权管理信息. 10,6.4 加扰方式. 11,6.5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信令 12,7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系统框图和功能概述 13,7.1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系统框图.. 13,7.2 CAM-S功能概述.. 13,7.3 加扰模块功能概述.. 14,7.4 MMB-CAS终端模块功能概述. 14,8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各模块间接口及其与其它系统间接口.. 15,8.1 CAM-S与加扰模块之间的接口(CAS-1) .. 16,8.2 CAM-S与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之间的接口(CAS-2) 16,8.3 CAM-S系统与节目信息管理模块之间的接口(CAS-3) .. 17,8.4 节目信息管理模块与加扰模块之间的接口(CAS-4) 17,8.5 加扰模块与复用器之间的接口(CAS-5) . 17,8.6 CAM-S与复用器之间的接口(CAS-6) . 17,8.7 EAM-S与EAM-C之间的接口(CAS-7) .. 17,8.8 EPM-S与EPM-C之间的接口(CAS-8) .. 17,8.9 CAM-C与解扰模块之间的接口(CAS-9) .. 18,8.10 EAM-S与EPM-S之间的接口(CAM-1) . 18,8.11 EAM-C与EPM-C之间的接口(CAM-2) . 18,9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中的电子钱包模块.. 18,9.1 电子钱包模块概述.. 18,9.2 电子钱包模块的应用环境和安全机制. 19,9.3 EPM-S/EPM-C功能和接口 19,9.4 电子钱包模块信令.. 20,9.5 电子钱包的管理. 21,GY/T 220.6—2008,II,9.6 电子钱包的交易. 22,10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终端模块通用接口. 23,10.1 基于通用接口的终端逻辑架构 24,10.2 终端和MMB-CAS终端模块之间的应用接口定义.. 25,10.3 用户交互 27,10.4 MMB-CAS终端模块的人机交互接口 31,11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相关信息在CMMB复用帧中的映射.. 33,11.1 视音频数据的加扰及条件接收相关信息在CMMB信道中的复用传输 33,11.2 数据广播业务的加扰.. 34,附录A(规范性附录) 加密授权信息在CMMB系统中的复用和传输 36,附录B(规范性附录)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信令 45,附录C(规范性附录)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电子钱包模块逻辑接口和相关流程. 54,附录D(规范性附录) 电子钱包应用密钥关系及相关文件 76,附录E(规范性附录) 双向信道的授权和管理信息传输.. 83,附录F(规范性附录) TLV数据格式 84,附录G(资料性附录) 移动多媒体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终端模块参考模型 89,附录H(资料性附录) 基于SD物理接口的MMB-CAS终端模块.. 99,附录I(资料性附录) 基于USB物理接口的MMB-CAS终端模块 102,附录J(资料性附录) 基于SPI物理接口的MMB-CAS终端模块 105,附录K(资料性附录) MMB-CAS终端模块应用场景 107,附录L(资料性附录) Java卡中EAM-C和EPM-C应用的下载流程. 108,GY/T 220.6—2008,III,前 言,GY/T 220《移动多媒体广播》为系列标准,—— 第1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第2部分:复用;,—— 第3部分:电子S业务指南;,—— 第4部分:紧急广播;,—— 第5部分:数据广播;,本部分为GY/T 220的第6部分,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监测中心、联想集团、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北京永新视博数字电视技术有限公司、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广州信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爱迪德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曹青、盛志凡、余英、易鹏、周红君、赵翮、段垚、覃毅力、党海飞、王志飞、,陈锐、高翔、刘达、常毅、陈君、胡龙升、……
……